本网讯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发文公布第七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获奖项目,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李杞仪、林颖、缪丹云、姚伟江、冯颖等完成的教学成果“基于科技竞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荣获二等奖。这是我校获得的第一个省级教学成果奖。
“基于科技竞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该教学成果旨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的方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探索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式。
近年来在教学中,机械工程学院致力于打造学生创新发展的平台,通过“三大法宝”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第一,建立各类实践基地,为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提供保障。稳定的实践基地是深入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和科技竞赛的重要支撑条件。近六年来,学校投入近一千五百多万元建设了5个实践和学科竞赛基地,如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实验中心等校级实训基地,大学生机器人创新基地、机械创新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等;第二,建立各类科技协会如机器人协会、机械创新协会、物理协会、学生设计联盟等,加强科技竞赛的宣传和组织;第三,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新”的原则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比赛。
并通过建立各种面向竞赛的基地和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活动的平台;通过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打破了师传生受的传统旧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备赛的过程中,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扩大知识面,提高沟通、团队协作能力。该模式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设计与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及动手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机械工程学院共组织学生参加20余类科技竞赛,如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参赛的项目达300多个,参赛学生总人数达1500余人次。我校学生在这些竞赛中表现不俗,屡获佳绩,获得省级或以上级别的奖励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4项。通过参加这些科技竞赛活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大大增强,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
并且在基于科技竞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机器人比赛参赛队员为例,2006级队员崔敏其和汤毅韬分别考取了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生(免试录取);2009级队员潘欣宜被选送去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当交流生,目前正申请前往加拿大温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部分队员任职于本校机器人应用研究所,成为研究所的中坚力量,除了出色地完成各种研究项目工作外,还申请了多项专利;多名队员分别任职于广州本田、广州南车、广州数控等知名企业,更有企业(如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研究院香港分院等)表示,希望包揽我校所有机器人队毕业生。
广东省教学成果奖是我省高等教育领域最高层次的奖励,每4年评选一次,主要奖励在教学实践、改革和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和个人,旨在调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文 谢海燕 教工通讯员 刘英 华广教务处 编辑/万慧兰